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Beijing,International,Peace,Culture,Foundation,和平,和苑,和平节,一带一路,互动,地图,艺术,音乐,服装,服饰,医药,科学,技术,技能,语言,文学,美食,农业,仪式,庆典,神话,幻想,宗教,精神,李若弘,教科文,联合国,基金会,儿童,教育,体育,健康,文化,艺术,智库,全球治理,大使,使节,金融,商务
李若弘在博物馆之城论坛访谈建言
发布日期:2021-06-11     来源:BJIPCF     浏览次数:15124

  6月1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博物馆学会共同举办的“首都文化论坛(第1期):北京如何建设博物馆之城”在京成功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张淼、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北京和苑博物馆馆长李若弘等出席论坛。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分享了他走访各省市世界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洞见。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在开幕致辞中强调,在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共建北京“博物馆之城”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驶入快车道。


  在访谈中,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北京和苑博物馆馆长李若弘提出了4点建议,一是博物馆文化的推广,全球现在有10.4万家博物馆,而中国只有5500多家,数量、科研和人才少于国际社会的预期。要培养从事国际交往的传播人才,能讲故事、讲好故事、讲别人有兴趣的故事、讲有温度、有共识、接地气、可持续的故事。二是丰富博物馆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平台、品牌、资源的建立需要专业的合作伙伴,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文化产业价值链和创意经济的支持。三是打造国际社会的认知度,需要两个结合,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起来,开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博物馆进行专业交流和互动合作。四是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尤其在疫情之间的生存和发展,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方面,以及多领域信息科技建设。博物馆之城是共建,不是自建,文化强国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文化多样性的惠民工程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资源载体和孵化基地。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北京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宋慰祖、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中国铁道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李春冀、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图书馆及校史馆馆长潘力、首都博物馆副馆长黄雪寅、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巩文、北京汽车博物馆党组书记兼馆长兼丰台区文旅集团董事长杨蕊,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历史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吕学明、博物馆常务副馆长贾铁英、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彭翊、首发院副院长李文钊、郭英剑等参加会议。



Beijing International Peace Culture Foundation
版权所有 © 2024 bj-ipcf.org
京ICP备13037090号-1